安徽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07-1-22
安徽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改善地方投资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抓好信用环境建设意义重大。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健康运行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一个地方如果信用环境不好,金融机构就不敢投放信贷,外地客商也不敢前来投资,资金的良性循环、资源的有效配置,乃至经济的健康运行都无从谈起。加入WTO后,我们在国际上的信用交易将越来越多,失去诚信也就等于失去客户、失去市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在信用交易中诚实守信,既是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加入WTO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迫切需要,也是治理整顿市场秩序、改善我省投资环境、打造“信用安徽”、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决定了金融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各级政府都应把优化金融信用环境作为当前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的核心和切入点来抓。
二、我省信用环境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交易不发达,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个人信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包括银行,都属国家所有,产权交易主体模糊,信用意识低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很快,但国家信用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尚不健全,使信用失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人至今仍认为银行是国家的,不捞白不捞。企业、自然人和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于信用环境的行为。企业和个人表现出的问题。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企业和个人不讲信用的行为十分突出。有的企业在借款之初就没有想着还钱;有的企业借改制重组之名逃废银行债务;还有的企业本已资不抵债,却想一逃了之。濉溪县皖北矿业有限公司2000年底改制时,在主要债权人建行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产权转让所得处置殆尽,恶意逃废建行金融债务本息4000多万元。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省计有1000多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本息合计达数十亿元。社会上一些胆大妄为的人,为骗取银行贷款,往往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相勾结、伪造资本金数额的手段,成立与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相符的公司;或钻政策法规的漏洞,把项目编制得“天衣无缝”;或采用欺骗手段使资金在相关公司之间转来转去,以扩大现金流量,虚增企业资信;或采取贿赂手段打通银行有关环节,把银行拖入风险泥潭;有的干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此地的企业因信用记录不良、名誉扫地办不下去时,再到异地重新注册一个新的企业。由于我省信用工程建设滞后,一些不讲信用的企业,可以照样生存和发展,许多坑蒙诈骗者也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地方政府表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大搞地方保护,默许甚至支持纵容当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调查了解到,某市在该区企业被银行追讨债权、依法拍卖时,有关职能部门竟借企业资产评估之机恶意抬高土地出让金,支持当地企业变相逃废银行债务。有的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公开或变相地向司法部门施压,干扰金融胜诉案件的执行。某些地方通常的做法是“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宣判,宣判不执行”。二是部分地方政府领导违规为当地企业担保贷款,出现风险后或推诿扯皮,或拒不认账。三是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拖欠银行贷款问题严重。目前,全省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仅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基本已成一逾两呆贷款)就高达十多亿元。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在信用环境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尽管央行曾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要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明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并定期考核;针对以往中小企业资金少、根本达不到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现状,《意见》着重指出:商业银行要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不得设置对中小企业最低贷款额度限制;要合理确定中小企业授信额度,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等。央行的《意见》对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对这一政策普遍贯彻落实不够,不仅未适当降低贷款条件,反而普遍提高了贷款门槛。特别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机构整合力度,不断收缩县域内的分支机构,使我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所依赖的“金融平台”不断萎缩。据统计,占全省企业比重95%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比重却不到20%。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县市支行,大部分已经没有信贷决策权。流动资金、创业启动资金不足,使我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贷款难,难贷款,尽管银行与企业各执一词,但国有商业银行惜贷的主要原因还是嫌中小企业资信低、贷款规模小、经营成本高,怕麻烦。苛刻的贷款条件也是导致个别小企业伪造资信资料、骗取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信用环境建设需要全社会大力提高信用意识,同时也需要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经营思想,转变经营作风,积极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开拓适应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信贷品种,扩大信贷投放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真正把央行的《意见》落到实处,共同建设好地方金融信用环境。
三、关于抓好信用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㈠建立规范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
1.建立信用征信制度的意义。所谓征信,就是信用征集,即对个人和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评估和加工,然后通过征信机构向客户提供征信资料、数据和信用报告。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目的是为证明、查验法人和自然人的资信情况,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行为,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德国银行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重视企业贷款风险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德国建立起了一套以信息登记系统为基础的企业信用征信体系,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并将此写进该国的《商业银行法》。欧美发达国家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建立起了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已成为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在这些国家里,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但人人都有一个无法伪造而又必须终生相伴的安全保障号码,通过这个号码,每个人又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的资信记录。在美国,只要付给征信机构一定费用,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就可以随时查询个人的资信情况,如果一个人有不良信用记录,将会对其贷款、做生意、就业造成极大困难。在这样的信用体系中,公民将信用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因为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中将寸步难行。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也都把信用制度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陆续推出了本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并初见成效。
2.政府主导,推动信用制度建设。当前信用制度建设初创阶段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我国尚处于体制转型期,政府调控能力和动用资源的能力还很大。有关信用的主要信息大都分散在政府各部门或银行手中,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信用评级体系,尤其是征集信息数据,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做到的。其次,目前社会各界对信用和信用消费的认知度、依赖度、认同度差异很大,加之长期以来社会信用观念淡薄、虚假失真信息泛滥,信用信息的权威性面临着各种挑战与考验,相对来说,只有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从长远来看,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政府的作用就是通过制定有关规则来规范信用中介主体的市场行为。参照兄弟省市的运作实践,我省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培育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完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必须有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作保障。目前我省独立运作的信用评估机构基本上还是空白,银行开展的资信评估仅限于对信贷登记企业进行评级,不仅面窄,而且信用信息不完整。我国加入WTO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后,社会对独立、公正、有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和信用产品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发展的市场潜力相当大。我省地方政府应抓紧信用评估市场建设,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以特许经营方式选择若干家有实力、信誉度高的咨询服务公司,培育发展为高起点的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为推动信用评估工作顺利开展、加强评估的权威性,政府必要时可直接参与信用评估,并率先承认信用评估结果。建立规范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没有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机构作出的信用评估结果就无法在异地共享,更无法与国际接轨。现阶段我国的信用评估刚刚起步,各省市采用的指标体系不太一致,评价结果只能在本区域有效。如上海资信公司对上海市民个人信用评价结果,拿到广州、深圳等地则得不到认可。鉴于目前全国缺乏统一规范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我省可参照国际标准和兄弟省市采用的指标,综合考虑国情省情,仅选取若干核心指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待今后国家出台统一标准后再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估建议选取如下指标:一是从工商部门采集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经营管理者的基本信息、重合同守信誉情况以及不良经营记录;二是采集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有关不良记录;三是从国税和地税部门采集企业税务登记情况、纳税情况以及不良记录和处罚情况;四是从银行采集企业贷款及偿还、抵押或担保、贷款风险程度记录以及不良信用记录等。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可由价值体系和信誉体系两部分组成:价值体系包括个人拥有的房产、汽车、家用电器等有形资产,个人拥有的专利、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信誉体系包括个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稳定性、历史金融信誉、历史司法信誉、社会地位和家庭婚姻状况等。然后通过统一的数学模型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进行量化和分类运算,最后得出评估结果。评估应遵循国际上规范的做法:对企业信用评估采用评级制,对个人信用评估采用打分制。另外,信用数据的加工、存储、管理、使用、信用报告等也要做到规范化,以便更好地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政府牵头,建立联合征信制度。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制度,信用信息从哪里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征信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公开和正常的渠道取得和检索法律规定可以公开的信息,但我国在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使用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法律的制定方面也有诸多的不对称,如我国已经制定了《保密法》,但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公开法》尚未出台,信用信息与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之间的法律界线模糊不清,致使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机构掌握的企业和个人的资讯不太方便开放,信息资源分散在公安、工商、人事、税务、海关、统计、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各类市场主体难以查询。不久前由人民银行组织实施的现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虽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地市,但并未实现联网,而且其信用资料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也很不够。另外由于竞争关系,各商业银行在关键信息上均互相保密,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进行征信,需要政府出面,根据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信用信息披露暂行规定》,并牵头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建立联合征信制度。建立征信公司,推出信用信息咨询网络平台。征信公司是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的中介服务机构。建议以省经济信息中心现有设施和人员为依托,成立“安徽信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由省经济信息中心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信用信息咨询公司开办之初,省政府在政策和财力上可给予适当支持。该公司可以“安徽电子政务”为载体,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推出信用信息咨询网络平台。政府各相关部门应根据联合征信制度的有关规定,无偿向“安徽信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有关信息,银行、工商、税务、国资办、技监、统计、银行、海关、公安、法院、知识产权等部门应尽快完善外网系统,并根据征信需要设立有关数据库,与“安徽信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网。“安徽信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社会其他单位和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查询和信用报告的,实行有偿服务。信用咨询网络须达到以下目标:我省从事经济活动的任何一家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以及信用评估机构所作的信用评价结果,均能及时、准确查询到。
㈡积极发展信用卡经济,促进信用环境建设发展信用卡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可对信用环境建设发挥直观的示范效应。信用卡集购物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于一体,是金融电子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发行的所谓信用卡大多是借记卡或准贷记卡,信用方式基本上是先存款后消费。而以完善的信用制度为基础、与国际接轨、无需预先存款就可获得信用贷款的信用卡今后有可能成为货币流通的主要手段。发展信用卡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信用卡发生的个人消费信用占信贷比重普遍在30%以上。美国是世界上通过信用卡发生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其信用交易和信贷消费总额每个月都在上千亿美元。从经济意义看,以信用卡为载体的市场信用交易方式占主流时,其市场规模会成倍地扩大,它可以有效拉动本地的内需市场,间接增加就业机会。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信用卡经济,对于促进我省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发展信用卡经济,还能对信用环境建设发挥直观的示范效应。因为信用好的人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获得支付能力而进行消费、投资和经营,信用不好的人则享受不到这种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这种直观的示范效应,可以逐步提高并不断强化公民的信用意识,有效促进信用环境建设。协助银行做好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尝试向信用好的小企业发行信用卡。融资难的问题是长期困扰我省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我省在创建农村金融安全区活动中推出的农户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对于帮助我们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个很好的启示,各地可以积极探索推出小企业小额信贷发放路子。发放小企业小额信贷的前提是必须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地方政府应以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和企业信用征信工作为契机,协助金融机构制定出符合我省小企业实际情况的信用评级标准,大力开展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优先建立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在与“红名单制度”相结合的基础上向银行推介一批有市场、有效益、诚实守信的小企业,然后由银行根据企业的资信能力和信用等级以发行信用卡的形式进行授信。以信用卡的形式对小企业进行授信,可以有效地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资金的流动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信用环境建设。㈢以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为契机,着力优化信用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事关我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优化信用环境的重要举措。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已初显成效。2002年,全省企业新发生逃废债仅为0.40亿元;全省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6.51个百分点,超过人行总行规定的下降幅度;全省金融机构案件涉案金额同比降低79.91%。我省应以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为契机,着力优化全省信用环境。政府率先垂范。各级政府是信用环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政府要率先垂范,把建设信用环境的责任担当起来,并树立起信用政府形象。今后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决打破地方保护,绝不能支持纵容当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对支持纵容当地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建议由行政监察或司法机关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的地方政府,要尽快制定并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案。各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从前一阶段取得的成功经验看,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是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今后,司法、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破产和改制工作,督促改制企业加强与债权银行的沟通,企业改制方案一定要征求债权银行的意见,改制过程必须有债权银行的参与,企业的债权分割和资产清偿必须依法进行,不可随意悬空或逃废银行债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改制企业开业、注销登记时,应要求企业提交经所在地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办公室签章认可的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文件,对不能提交金融债权保全证明文件的企业,不得为其办理有关登记注册和颁发新的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出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决定后,要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通报。继续实行并逐步完善“黑名单”制度,探索推出“红名单”制度。各地信用环境建设的经验表明,对不讲信用者实行“黑名单”制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是优化金融信用环境的重要手段。北京市2001年在“红盾315”网站上推出了“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管理系统”,至今已有300多家企业和50多个自然人被列入“黑名单”。一些长期赖帐不还的企业和个人,不怕银行多次催讨,甚至不怕被告上法庭,就怕被列入“黑名单”公开曝光。不少失信企业找有关部门“求情”,宁愿多交罚款,也不想“榜上有名”。浙江义乌市通过采取公布拖欠贷款人名单这种惩罚措施,使该市信用联社的不良资产率从1997年的26%下降到了现在的6%。我省在前一阶段制止和打击企业逃废债活动中推行“黑名单”制度,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下一阶段推行“黑名单”制度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加大惩戒力度。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者,就是要坚决公开曝光,毫不留情,就是要让他们臭名远扬,使其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对那些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国有企业,除要把该企业列入黑名单外,还要把该企业法人代表的失信行为公布于众,各级地方政府也决不应让一个不讲诚信者交流到另一个企业担任管理者,或异地为官。二是公布黑名单要更加慎重。建议在把失信企业列入黑名单公开曝光之前设定警示期,警示期内允许改正,警示期满公开曝光毫不留情。在推行“黑名单”制度的同时,我省还应尽快推出“红名单”制度,即让那些信用好的企业在新闻媒体中亮相,彰显守信行为,同时协助银行对其优先贷款,扩大授信额度,简化贷款手续,以发挥诚实守信的典型示范作用。要通过宣传,使公众认识到,讲信用者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可获利,不讲信用者则无利可图,并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和市场的抛弃。以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为手段,大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我省以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为手段的农村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建成58个信用镇、3293个信用村。调查发现,与创安工作相结合的农户小额信贷发放工作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创安工作搞得比较好的村镇,当地的信用环境改善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容易解决了,并由此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民反映,这是政府近年来为农民办的最大的一件好事和实事。针对前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今后农村创安工作要把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地要以省政府颁发的《安徽省创建农村金融安全区工作指导意见》及《安徽省创建农村信用乡镇、村、农户评价办法》为指导,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调查核实农户的资信能力,实事求是地对农户的信用情况做出评价,进一步把农户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做好做扎实;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反对形式走样。据了解,皖北地区个别村级组织曾利用欺瞒手段收集一批信用农户的身份证,冒领农户小额信贷挪作他用,使农户小额信贷发放工作严重走样。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镇政府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每一笔小额信贷都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信用农户手中。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与咨询”